1、法律分析:两大规划衔接不够。即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不够完善,造成与土地部门在工作中有互相冲突与矛盾的地方。规划滞后,编制工作有待加强。城镇规划工作滞后于城镇发展,规划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城乡规划法颁布后,最大的难点就是规划全覆盖问题,县级城市尤为普遍。
2、人口过度集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引发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城市扩张占用大量耕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生产和交通排放等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受到污染。
3、城市交通规划的生态化。城市交通规划生态化的主要应体现在公共交通优先上,这是有效的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在城市交通规划时对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优先考虑,制定公共交通发展的专项规划,落实其发展用地及在其他规划中的优先地位,从而将公共交通优先得以落实。
华中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与数码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199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艺术设计本科生,艺术设计系2003年设立“设计艺术学”硕士点,2009年设“艺术学专业”硕士点,2010年获“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专业经历了十余年的学科初始建设到学科稳步发展的过程。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WuhanInstituteofUrbanConstruction)是一所以培养城市建设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府。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的人才,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以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为主的学院,其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更是被授予省级品牌称号。学院在教育领域拥有不俗的实力,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授权领域。
学院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建立起面向21世纪国家城市建设事业需要和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学科体系。学院通过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由原武汉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图学等专业于2000年合并而成,新建的城市建设学院力求继承和发扬原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依托于武汉大学深厚的学术氛围、人文底蕴以及信息技术的综合支撑体系,院长赵冰。
并入华中科技大学之前,学院设有6个系:城市规划与建筑系、城市建设与管理系、环境工程系、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和社会科学系。
1、过程规划理论核心是提出了带有工具理性色彩的决策过程的城市规划“理想型”概念,要求规划师完全理性和价值中立,而且一直延伸至城市规划中的所有决策人员。
2、第规划从“蓝图式”实质性规划逐步变为“过程中”规划,经过70—80年代的发展,诸多学者认为城市规划师并非仅仅是扮演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角色,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价值体系来进行城市规划;规划的这种技术性角色应该转变到在公共事务中,扮演汇集群众意见和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的角色。
3、三个阶段 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非职业时期;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1945-2000,标准化、多元化时期。
4、当时,城市规划师的任务主要是落实计划部门的项目安排,无需过多考虑社会利益平衡问题。职业角色导致了城市规划教育的重点在于技能教育,强调城市规划的工程技术特性。这一时期,规划师的职业道德理想具有古典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色彩,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诞生之初的精神相似,但并未在现实中得到整合。
5、★西方近代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 18世纪,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
历史上,巴西的首都曾迁址至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但为了开发内地,1956年,总统库比契克做出了决定性的抉择,启动了新首都的建设。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1960年,一座崭新的现代化都市巴西利亚在巴西内地拔地而起,取代里约成为巴西的首都,这一过程仅用了41个月。
城市历史 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为开发内地,1956年库比契克总统决定迁都内地。1957年,建都工程启动。1960年,在历时三年零七个月时间后,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亚(Brasilia)在巴西内地建成。1960年4月21日,巴首都从里约迁至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作为巴西联邦共和国的首都,其诞生历史独特且具有重要意义。这座现代化城市诞生于1956年至1960年间,以新颖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前瞻性设计而闻名于世。它并非自然形成,而是政府为推动内陆发展,于1960年将首都从繁华的里约热内卢迁移至此。
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为开发内地,1956年库比契克总统决定迁都内地。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是巴西第四大城市,地处高原,气候温和宜人。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间,用三年多时间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来的新首都。
巴西利亚是一座相对较新的首都城市。在巴西历史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政府决定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从而诞生了巴西利亚这座现代化的城市。这一变迁不仅反映了巴西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也体现了该国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视。
年代后期英国的“波普”设计家从科幻小说、连环漫画、广告等大众消费文化当中得到了新的启发,创作出不少具有新面貌的“波普”作品。像阿伦·琼斯、达维·霍克尼、德里克·波舍尔、朗·克达奇都是这一“波普”团体的成员。
年代“波普”设计风靡一时,从茄克衫、购物袋到唱片封套、咖啡杯、盘子和彩绘家具,所有这些物品都能从商店买到,就像那些英国伦敦卡纳比大街上时装店里的的衣服一样。明快的条纹象征瞬息万变的大众文化,受到了“波普”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欢迎。
波普”艺术和以往的“新艺术运动”设计、以及其他色彩丰富、热情奔放、自由随意的设计风格的汇合。1967年詹尼·朗兹的织物设计,来自古代埃及的装饰图案,几何纹样又与20年代的装饰艺术设计具有联系,反映出60年代70年代设计一种普遍的怀旧倾向。
英国“波普”文化和“波普”设计的发展 如果要用一个名词来形容60年代的设计风格,大约最恰当的应该是“波普”(Pop)了,这个词来自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但是,当它与60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后,它就不仅仅是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而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
巴西利亚建城于1956年至1960年,以新市镇、城市规划方式规划兴建,其也以大胆设计的建筑物及快速增长的人口而著名,1960年4月21日,巴西为了加快内陆的开发,因此将当时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巴西利亚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巴西利亚是全世界最大的20世纪以后建成的城市。